译者读书会丨《妈妈的心灵课》之 温尼科特(三):忙碌的爸爸和抑郁的妈妈

发布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7/5/23



译者介绍:

魏晨曦

 

◆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取向治疗师培训项目英文翻译、注册系统助理心理师。

◆   从业资质: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职称(心理治疗师);北京曼陀海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结业;中国-挪威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与督导师连续培训-提高组结业。

◆   培训经历:中国-挪威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与督导师三年连续培训;北京曼陀海斯中心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五年连续培训;中国-巴西国际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中美精神动力学夫妻与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   咨询经验:累计咨询时间近2000小时,接受专业督导近1000小时。

◆   学术背景:1. 北京温尼科特学习与研究小组主要成员之一,文献翻译组成员之一,文献研讨会主持及主讲人;2. 担任中国-巴西国际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的文本及现场翻译;3.《小猪猪:一个小女孩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记录》,温尼科特 著,赵丞智 译,魏晨曦 审校;4.《孩子,父母与大千世界》,温尼科特 著,魏晨曦 译,赵丞智 审校。

 

 

 

 

主办:心里程心理

文稿整理:张京平

审改:魏晨曦

 

 

 

 

 

 

 

忙碌的爸爸和抑郁的妈妈

 

 

 

 

  温尼科特给人感觉提到妈妈很多,而很少去提爸爸,这并不是忽视了爸爸。恰恰相反,他在很多地方也提到了爸爸。所以说“男人眼中的妈妈”,除了温尼科特之外,这个男人还包括爸爸们。书中很多章节提完妈妈之后,顺带地就会说一下其实爸爸也是这样的。妈妈会对孩子有很多的想象,很多的担心,其实爸爸也是这样的。书中有一章会专门谈父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之所以给人印象是提爸爸提得比较少,一方面原因是,儿童早年首要的需要,是跟母亲产生亲密的依恋关系、亲情的连接。这个时候,在婴儿的体验当中只能对一个养育者,一般都是妈妈,产生感受。这个时候他对妈妈之外的人,没有太多的意识和感知,也没有太多的体验,所以好像显得爸爸在这个时候不太出场。但是我们会看到,他在讲父亲的那一章里面,特别重点地提到了爸爸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是在早年生活当中,爸爸也是家庭的背景一样,必须要在。爸爸的存在,一方面给了妈妈一个非常大的安慰,是妈妈的保护者和照顾者,让妈妈感觉到心里踏实,感觉到身体舒服,在心灵上能感受到被呵护、被照顾、被支持、被保护的这种幸福感。另一方面,爸爸是在撑起这个家庭,他要为这个家庭工作打拼。通常妈妈在养孩子的这段时间,妈妈要放下很多事情的,包括工作、社交,她得全身心地去对她的孩子,所以这个时候,爸爸要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他能让这个家庭运转正常,能让家庭不出什么乱子,各项事务他都能安排很好,这个对妈妈养孩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就让我想到温尼科特自己,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好奇,就是温尼科特他自己早年被养育的情况怎么样?很多的资料都显示温尼科特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他早年的生活充满了很多的爱。他这样去讲妈妈讲爸爸,让我产生了很多的联想。

 

  我补充一些他家庭、生平的背景。温尼科特的父亲是一个挺成功的商人,给家庭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他还在当地担任过两任的市长,还受封了爵士,所以在政商两界都非常成功。这样一来他的父亲需要忙于事务,常常不能在家陪家人和孩子。小时候温尼科特和父亲接触的确实不多。在一些资料中,温尼科特提到过他父亲经常把他扔给妈妈,然后就不管了。温尼科特的母亲是个容易抑郁的人。他小时候生活在女人堆里,除了妈妈之外,还有两个姐姐,因家境好,还给他请了一个女教师和一个专门的保姆,还有一个长年住在他家的女亲戚,跟他的关系也非常好。所以他有一个生活在女人堆里的成长背景。

  温尼科特谈到过抑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他提到抑郁的母亲,情绪基本上只能放在自己身上,很难对她的孩子产生情感上的连接和关注。对于早年的小婴儿,这里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抑郁的母亲因为心情不好,她的眼神、眼光常常是很黯淡的,看不到生机活力,总是郁郁寡欢。而小婴儿对于母亲目光的那种寻找和追随是一个本能的反应,小婴儿是从母亲眼中看到自己,来得到一个最早的身份感、价值感的体验的。比如说,如果母亲眼神中充满了活力,水汪汪的很灵动,而且她看见孩子的时候,她是身心都关注孩子的,是喜欢孩子的,一看见孩子她就高兴,看见自己的宝宝她就喜欢,就乐得合不拢嘴,那么孩子从母亲眼中看到的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充满活力的形象,而且婴儿能感觉到被呵护和重视,这种被重视的体验给了孩子很丰富的价值感。如果是一个眼光黯淡的妈妈呢,可能她看到孩子的时候,想法都很负面,“唉呀,我怎么能带好我的孩子呀?我是不是带不好他呀?我是不是没有能力给他喂奶呀?我是不是关心不了他呀?将来他是不是会受我的影响呀?”这个时候她脑子中转得都是自己,越转自己心情越糟,眼神就越来越没有色彩。如果这个时候,婴儿找她的眼睛,他要看到母亲眼中的他,那他看到的就像一潭死水,这给婴儿的早期体验就是没有活力,相当于说我是个没有生气的,好像不值得被爱的人一样。

  可以猜测温尼科特这么敏感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么重视和强调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作用,会不会跟他自己早年的经历有关系呢?他是不是也是比较敏感于母亲情绪的那种小孩?他会不会去关注妈妈的情绪,想办法逗妈妈开心,让妈妈变得高兴起来?他在自传中曾提到,让妈妈高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任务。这是我的一些联想和猜测。

  温尼科特很强调母亲的意义和价值,也很强调父亲在家的作用。他这本书除了给妈妈们看之外,妈妈们也可以鼓励你们的丈夫、孩子爸爸也来看一看,因为确实同样要引起爸爸对这件事情的注意。

  在温尼科特成长的年代和经历里面,爸爸常常都是在外工作很少在家的;在家呢,对妈妈也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咱们的社会当中也存在,家里面父亲是一个比较权威的形象,对妻子的地位不够重视。温尼科特强调说一定要重视妈妈对孩子的养育。如果妈妈能够心情愉悦、享受其中,然后把孩子好好养大,她不仅是养育一个孩子,她其实是在为整个家庭、甚至可以说是在为整个社会做贡献,养出一个健康人总比养出一个病人给社会的贡献要大;养出来的如果是一个不太健康的人,他将来就要去消耗社会的很多资源,不利于社会长足的发展。所以他的理念挺有意思,你一定要把妈妈养好,要对女人好,这样女人就可以对孩子好,孩子将来就可以对社会好。

  读这本书让我们感觉到温尼科特对妈妈的关心、理解。他非常能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理解妈妈养孩子遇到的这些困难,也能够体会到养孩子的乐趣。这一点是非常独到的,也是他挺独特的一个能力。

 

 

 

敬请期待

《妈妈的心灵课》之 温尼科特(四):

开始认识你的宝宝


上一篇:带你读文献 | 北京温尼科特学研小组第一次文献研讨会开始报名了!
下一篇:第三届曼陀海斯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成长和咨询技能(北京)连续培训项目中级班招生

北京曼陀海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08-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8104821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004号